Hong Kong ETFs 香港交易所買賣基金


今天介紹數隻在香港上市的交易所買賣基金。筆者把這些基金大致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追蹤恆生指數的基金,第二類是追蹤其他指數的基金。從下列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不同基金的資產配置,基金收費,以及回報表現等。下文所提到的回報表現,是指該基金一整年所有交易日的全年回報表現;舉個例子,如果基金在2012年5月成立,那麼筆者只會列出2013年直至2017年的全年回報表現,並不包括2012年及2018年不完整的回報數據。

另外一點是,不同的基金回報表現有所不同,除了因為資產配置有差異,以及對各類指數由追蹤偏差 (tracking error) 外,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資產風險程度不同。所以,我們在解讀回報表現時,不能因為基金A比基金B的回報高,便得出基金A較佳的結論;因為基金A可能持續作出更多高風險的投資。基金公司上載基金回報資料及圖表時,很少會將該基金的一些客觀風險程度指標提供予投資者參閱。


第一組別:追蹤恆生指數

盈富基金 (2800.HK)
Tracker Fund of Hong Kong (TraHK)
  • 追蹤指數:恒生指數
  • 基金上市日期:1999年11月12日
  • 全年經常性開支 (ongoing charges over a year):0.09%
  • 資產數目:50


盈富基金是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政府大舉買入港元資產,然後成立盈富基金,把資產慢慢推售回到市場,從而衍生出來的產品。盈富基金深受投資者歡迎,是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中,第一隻突破1,000億港元資產淨值的股票ETF。

盈富基金追蹤的恆生指數,多年來反映香港經濟活動分佈的變遷。由上表可見,於2018年7月底,盈富基金的資產行業分佈:最大的是金融類股票,佔48.22%;然後到地產及建築業股票,佔11.20%;資訊科技業股票,佔10.24%。工業類股票只佔1.25%。這完全反映香港以金融及地產主導的經濟結構。

值得留意的是,隨著中港經濟融合,現時恆生指數的成份股有超過一半市值的股票都是來自中國內地;所以,如果投資者投資盈富基金,資產已經覆蓋了香港及中國內地的股票。這某程度上令一些主要投資於中國內地的ETF顯得不太吸引,因為一般而言,它們的基金收費比起盈富基金要高,蠶食投資回報。詳情可以到這個博客之前一篇文章的介紹

由美國道富環球投資公司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管理,一年派息兩次,於五月尾及十一月尾派發。以2018年8月24日,成交金額超過9億4,700萬港元,成交活躍程度遠超接著下來介紹的其他ETF。每年管理費用為0.09%,以香港市場來說,是一個相當低廉的費用。但與一些美國市場的指數基金,算不上特別便宜,這個博客之前亦有介紹過一些美國市場內,資產數目更多,但基金收費更低的指數基金。

注意我們所用的回報標準有兩種:(一)「不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Performance %, assuming without semi-annual dividend reinvested);(二)「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Performance %, assuming semi-annual dividend reinvested)。從下列數據所知,「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會更高。

(一)「不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2008/2009/2010/2011/2012年回報:-48.3%/52.0%/5.2%/-20.1%/23.0%
2013/2014/2015/2016/2017年回報:2.8%/1.3%/-7.4%/0.3%/35.9%

(二)「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2008/2009/2010/2011/2012年回報:-46.2%/56.2%/7.9%/-17.6%/26.8%
2013/2014/2015/2016/2017年回報:6.0%/4.9%/-4.2%/3.7%/40.4%


恆生指數ETF (2833.HK)
Hang Seng Index ETF
  • 追蹤指數:恆生指數
  • 基金成立日期:2004年9月13日
  • 管理費 (current management fee):0.05%
  • 受託人費 (current trustee fee):0.05% p.a. on the first HKD 600 million of the NAV, and 0.03% p.a. on NAV in excess of HKD 600 million 首六億港元資產淨值為每年0.05%,六億港元隨後的資產淨值為每年0.03%
  • 資產數目:50
由恆生資產管理公司 (Hang Se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 管理,和盈富基金稍有不同,一年派息四次,分別於四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派息。以2018年7月份計算,平均每日成交為719萬港元,遠不及盈富基金的成交活躍。以首六億港元資金計算,基金收費比盈富基金高0.01%。雖然收費比盈富基金略高一點,但其2013至2017年的回報表現也比盈富基金略高一點(見下列數據);而且恆生指數ETF的最大優勢是每手交易數量 (lot size) 僅為100個單位,以2018年8月24日收市報28.35港元計算,最低交易金額為2,835港元,入場門欖低。

回報標準同樣有兩種,只是英文官方名稱稍有不同:(一)「不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Performance in price return, unit price-to-unit price return, with no dividend reinvested);(二)「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Performance in total return, unit price-to-unit price return, total return with dividend (if any) reinvested)。

(一)「不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2013/2014/2015/2016/2017年回報:3.18%/1.77%/-7.10%/0.35%/36.10%

(二)「投入股息再投資」的回報表現
2013/2014/2015/2016/2017年回報:6.15%/5.03%/-4.06%/3.86%/40.46%


iShares安碩核心恆生指數ETF (3115.HK)
iShares Core Hang Seng Index ETF
  • 追蹤指數:恆生指數
  • 基金成立日期:2016年11月18日
  • 管理費:0.09%
  • 資產數目:50
由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 (BlackRock, Inc.) 管理。一年派息兩次,分別於六月及十二月派息。以2018年8月24日計算,成交數量為2,620基金單位,二十日平均成交數量為37,029基金單位,同樣遠不及盈富基金的成交活躍。管理費與盈富基金完全一樣。2017年的回報表現也比盈富基金略高一點(見下列數據);同樣地,iShares安碩核心恆生指數ETF的最大優勢是每手交易數量 (lot size) 僅為10個單位,以2018年8月24日收市報101.00港元計算,最低交易金額為1,010港元,入場門欖為三者中最低。

2017年回報:40.70%,稍勝於盈富基金及恒生指數ETF。唯基金歷史尚短,2017年香港經歷大牛市,因此無法得知該基金在熊市時的表現。


第二組別:非追蹤恆生指數

東方匯理恆生香港35指數ETF (3012.HK)
Amundi Hang Seng HK 35 Index ETF
  • 追蹤指數:恒生香港35指數
  • 基金上市日期:2016年4月12日
  • 管理費:0.28%
  • 資產數目:35
由東方匯理資產公司 (Amundi Asset Management) 管理,這所公司是法資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Crédit Agricole) 及法國興業銀行 (Société Générale) 合營的子公司。一年派息兩次,分別於六月及十二月派息。筆者找遍其官方網站,也未能得知每日成交量的資訊。

投資組合內有35隻股票,但注意不是所有股票也是恆生指數成份股,以下股票是「恒生香港35指數」成份股,但非「恆生指數」成份股:九龍倉集團 (0004.HK),希慎興業 (0014.HK),會德豐 (0020.HK),利豐 (0494.HK),ASM PACIFIC  (0522.HK),裕元工業集團 (0551.HK),創科實業 (0669.HK),澳博控股 (0880.HK),永利澳門 (1128.HK),太古地產 (1972.HK),美高梅中國 (2282.HK),中國建築國際 (3311.HK)。

截至2018年8月15日的前十大持股:
  1. HSBC Holdings PLC (5.HK) 匯豐控股
  2. AIA Group Ltd (1299.HK) 友邦保險
  3. 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388.HK) 香港交易所
  4. 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 (1.HK) 長和
  5. CLP Holdings Ltd (2.HK) 中電控股
  6. Link REIT (823.HK) 領展房產基金
  7. Hang Seng Bank Ltd (11.HK) 恆生銀行
  8.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16.HK) 新鴻基地產
  9. Hong Kong & China Gas (3.HK) 香港中華煤氣
  10. CK Asset Holdings Ltd (1113.HK) 長實集團
筆者其實也不太理解「恒生香港35指數」成份股的作用為何:一方面,前十大持股全是「恆生指數」成份股;另一方面,比重不大的其他資產則夾雜著一些消費品製造業,地產建築業,以及博彩業的股票;它們當中有些市值不算大,流通量也比不上恆指成份股。而且基金管理費又比盈富基金高,讓人感覺這隻ETF有點定位不清。

2017年回報:36.83%,基本上貼近大市。唯基金歷史尚短,2017年香港經歷大牛市,因此無法得知該基金在熊市時的表現。


中國平安CSI香港高息股ETF (3070.HK)
Ping An of China CSI HK Dividend ETF
  • 追蹤指數:CSI Hong Kong Dividend PR HKD 中證香港紅利指數
  • 基金成立日期:2012年2月10日
  • 管理費:每年0.55%(根據基金截至於2018年5月31日的章程,此項目只與管理年費有關。欲知完整的收費和費用,請參閱基金認購章程。)
  • 資產數目:30
中證香港紅利指數是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製,挑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中,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流動性的30隻股票。由下列的十大持股可見,中國內地的銀行股佔了一半;這是因為這些銀行股都是市值大的「收息股」。

由中國平安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Ping An of China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管理。一年派息兩次,分別於六月及十二月派息。注意上述的管理費不一定代表投資者最終要付出的總收費及費用。筆者認為,其管理的資產數目比追蹤恆指的指數基金更少,但基金收費卻更昂貴;所以除非其回報表現更優秀,否則比較難在競爭激烈的基金市場上站穩陣腳。

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前十大持股:
  1.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H (939.HK)中國建設銀行
  2. Bank of China H (3988.HK) 中國銀行
  3. ICBC H (1398.HK) 中國工商銀行
  4. CNOOC Ltd (883.HK) 中國海洋石油
  5. HSBC Holdings (5.HK) 匯豐控股
  6.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H (386.HK) 中國石油化工
  7. BOC Hong Kong (2388.HK) 中銀香港
  8. Country Garden (2007.HK) 碧桂園
  9. China Merchants Bank H (3968.HK) 中國招商銀行
  10.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H (1288.HK) 中國農業銀行
2013/2014/2015/2016/2017年回報:0.10%/8.79%/-7.65%/-1.22%/48.42%。注意在2017年大牛市中,此基金的回報表現勝過上述三隻追蹤恆指的指數基金。

然後筆者從基金資訊網站晨星 (Morningstar) 再查看該基金回報,發現與上述在基金官方網站的資料有所不同。筆者估計是晨星已經把股息回報包含在內。

2013/2014/2015/2016/2017年回報:3.20%/12.75%/-7.59%/1.99%/51.05%。


未來資產恆生高股息率ETF (3110.HK)
Mirae Asset Horizons Hang Seng High Dividend Yield ETF
  • 追蹤指數:恒生高股息率指數
  • 基金上市日期:2013年6月17日
  • 一年內持續收費 (ongoing charges over a year):0.40% per annum of NAV 每年資產淨值的0.40%
  • 管理費:up to 0.18% per annum of NAV 每年最高為資產淨值的0.18%
  • 資產數目:50
恒生高股息率指數由恆生指數有限公司編製,包含50隻有持續派息紀錄的高息股份,以及房地產信托基金。由下列持股可見,都有不少受投資者歡迎的「收息股」,例如:越秀房產信託,置富產業信託,電能實業等等。但當中也夾雜著一些市值較小的公司,例如:裕元工業集團,現時市值約343億港元;上海石化,現時市值約154億港元;中國忠旺控股,現時市值約195億港元。因此,投資者宜多加留意。

由南韓的未來資產 (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 管理。一年派息兩次,分別於三月及九月派息。這隻基金的管理費似乎是浮動的,我們可以理解成:每年最高總收費為資產淨值的0.58%。這樣比較上來算是比較昂貴。

截至2018年7月31日的前十大持股:
  1.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386.HK) 中國石油化工
  2. Lenovo Group Ltd (992.HK) 聯想集團
  3. PCCW Ltd (8.HK) 電訊盈科
  4. Yue Yuen Industrial Hldg (551.HK) 裕元工業集團
  5. Yuexiu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405.HK) 越秀房產信託
  6. Fortune REIT (778.HK) 置富產業信託
  7.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338.HK) 上海石化
  8. Power Assets Holdings Ltd (6.HK) 電能實業
  9. China Zhongwang Holdings Ltd (1333.HK) 中國忠旺控股
  10. HSBC Holdings PLC (5.HK) 匯豐控股
2014/2015/2016/2017年回報:10.20%/0.00%/3.70%/40.50%,在2017年基本上與大市持平,在之前的年份稍勝於追蹤恆生指數的基金。


BMO香港銀行股ETF (3143.HK)
BMO Hong Kong Banks ETF
  • 追蹤指數:納斯達克香港銀行股指數
  • 基金上市日期:2014年7月13日
  • 管理費:0.45%
  • 持續繳付的費用 (ongoing charges):0.45%
  • 資產數目:16
納斯達克香港銀行股指數,顧名思義,是集中了在香港上市的銀行業股票。根據納斯達克網站,當中還要求銀行的最低「自由流通量調整市值」(minimum float adjusted market capitalization) 要達到最少5億美元;同時最少要有三個月每天平均交易額達到300萬美元。這裡「自由流通量」(float adjusted) 的意思是指計算在市場上可供投資者交易的股份,而不計算被政府機關或其他機構投資者的股份。


由加拿大滿地可銀行 (Bank of Montreal) 旗下的環球資產管理公司 (BMO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Asia Limited) 管理。一年派息兩次,分別於三月及九月派息。

截至2018年8月16日的前十大持股:
  1. HSBC Holdings PLC (5.HK) 匯豐控股
  2.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939.HK) 中國建設銀行
  3.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1398.HK) 中國工商銀行
  4. Bank of China (3988.HK) 中國銀行
  5. Standard Chartered PLC (2888.HK) 渣打銀行
  6. Hang Seng Bank (11.HK) 恆生銀行
  7.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2388.HK) 中銀香港
  8. China Merchants Bank (3968.HK) 中國招商銀行
  9.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1288.HK) 中國農業銀行
  10. China Citic Bank Corp Ltd (998.HK) 中國中信銀行
2015/2016/2017年回報:-13.44%/8.29%/29.87%。這個成績與以上追蹤恆生指數的ETF比較,在2015及2017年度是大幅度跑輸大市,但在2016年則跑贏大市。


於香港投資者而言,我們可以將「大市」視為恆生指數的回報表現。注意一點是:以上不少基金的歷史尚短,我們暫時沒有可靠數據證明以上基金能持續地跑贏大市。




Disclaimer: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site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you should consider your own financial situation, investment objectives and experiences, risk tolerance level and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risks of the relevant fund/sub-fund and product. For the nature and risks involved of individual investment products, please refer to the relevant fund documents for details. You shoul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made available through the site, and you should seek the advice of professionals, as appropriate, to evaluate any opinion, advice, product, service or other information.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anadian Franchisor and Operator of Casual Dining Restaurants 加拿大連鎖快餐集團-MTY Food Group Inc. (TSX: MTY)

Lower Fees, Better Funds 日本退休基金的新收費模式

Hang Seng Index and Change of Constituents 恆指成份股變動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