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19

Understanding Rights Issues and Placing 淺談供股與配股

Image
今天淺談兩個相近的財經詞彙:供股 (rights issues)及配股 (placing)。兩者都是能在市場上集資的方法。筆者會嘗試用幾個簡單的例子,解釋兩個集資方法的意思,以及投資者應該如何闡讀當中的市場信號。 而另一種集資方法就是首次公開募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比如本年9月比利時啤酒商百威英博 Anheuser-Busch InBev SA/NV (NYSE: BUD) 將其亞洲業務,百威亞太 (SEHK: 1876) 分拆在港交所上市,集資金額超過380億港元。不過,首次公開募股的操作及定價是一個比較闊的課題,筆者往後有機會將另文介紹 。 說回供股,簡而言之就是企業有資金需要,要發行額外股份售予股東,將籌集得來的資金作營運用途。企業在宣佈供股集資時,一般會為股東提供一個與市價相比有折讓的供股價。換句話說,股東可以「優惠價」購買額外的公司股份。但由於企業一般要提供折讓去吸引股東參與供股,這也會對市價交易的股份造成下行壓力。同時,如果折讓太大,也會損害公司利益。新發行的股份會攤薄每股盈利,也會令公司股價受壓。 對上一次供股集資潮大概是2008年 金融海嘯之後,當時環球經濟衰退,股市一片愁雲慘霧。最矚目的莫過於滙豐銀行 (SEHK: 0005) 的「世紀供股」。事件起因是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煲, 滙豐需要就北美業務作大幅減值, 光是 北美業務 稅前 虧損就高達155億美元。 2009年,滙豐 銀行宣佈進行供股集資,以每股28港元,「12供5」的方式集資125億英鎊 。 這次 世紀供股之後,滙豐總算走出陰霾,但全球各國對銀行業務的監管及資本要求越來越嚴格,滙豐的股價也長期跑輸大市。過去五年/三年/一年滙豐的回報表現為:-25.44%/-9.38%/-11.55%,從圖表上看基本上呈長期向下的趨勢: 就筆者所知,有數家大市值企業也曾在2008金融海嘯之後供股集資。在此列舉以下幾個例子,數據取自阿斯達克財經網站,收市價及市值截至以2019年11月29日交易日計算。 滙豐控股 (SEHK: 00 05) 2009年以每股28.00港元,「12供5」的方式集資 現價57.45港元,市值11,850億港元。 雖然股價看似比供股價升幅逾倍,但滙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