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rgest Non-Tech Company on NASDAQ 最大納指非科技成份股-PepsiCo (PEP)


目前納斯達克指數成份股中,市值排名前9名也是資訊科技與媒體相關的企業,當中包括上回提過的微軟及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半導體企業英特爾,互聯網通訊企業思科系統,通訊綜合企業Comcast。

根據Nasdaq網站列出的納指成份股,截至2019年2月1日,市值排名前10名的是:
  1. Amazon.com, Inc. (AMZN), 795 bn 
  2. Microsoft Corp (MSFT), 788 bn
  3. Apple Inc. (AAPL), 787 bn 
  4. Alphabet Inc. (GOOGL), 777 bn 
  5. Alphabet Inc. (GOOG), 772 bn  
  6. Facebook, Inc. (FB), 476 bn 
  7. Intel Corp (INTC), 222 bn 
  8. Cisco Systems, Inc. (CSCO), 212 bn 
  9. Comcast Corp (CMCSA), 167 bn 
  10. PepsiCo, Inc. (PEP), 158 bn
唯一打進前10名的非資訊科技與媒體類企業就是百事公司PepsiCo, Inc. (NASDAQ: PEP)。百事公司是一家休閒食品及飲料生產商,主要競爭對手是可口可樂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 (NYSE: KO)。可口可樂的市值其實比百事還要大一點,不過可口可樂就沒有在納斯達克上市,所以並沒有列入上表內。可口可樂一直以來也是股神畢菲特的愛股,畢菲特曾公開讚揚可口可樂的業務,並認為可口可樂符合「護城河」的選股原則。今天筆者會談談百事,對可口可樂比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搜索Buffett及Coca-Cola這兩個關鍵字,應該不難找到畢菲特對可口可樂的分析及評價。

根據一篇2018年2月份CNN財經版報道,在過去10年,可口可樂在傳統可樂市場的市佔率由17.3%上升至17.8%,而百事可樂的市佔率則由10.3%下跌至8.4%,不及可口可樂一半。不過,這只反映百事的商業策略有所改變:現時在果汁,水,運動飲料,及冰咖啡市場中,百事仍然佔有優勢。2016年北美飲料市場中,碳酸軟性飲料銷售佔810億美元,比起飲用水銷售230億美元,及運動飲料銷售94億美元多。但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的大趨勢下,碳酸軟性飲料銷售逐漸下跌。取而代之的是飲用水等較健康的飲品。下圖是Fortune雜誌整理的美國碳酸軟性飲料及飲用水市場在2015-2016年的銷售數字比較:



2016年飲料市場中錄得最大銷售增長的前三名都是飲用水產品,包括雀巢公司Nestlé S.A. (SIX: NESN)旗下的Poland Spring,百事公司的Aquafina,以及可口可樂公司的Dasani;前兩者的銷售均錄得雙位數字增長。可口可樂旗下的碳酸飲料雪碧Sprite,及Keurig Dr Pepper Inc. (NYSE: KDP)的Dr Pepper僅錄得輕微增長,其餘主要碳酸軟性飲料銷售都錄得倒退。另一篇Fortune雜誌報道在2016年,美國碳酸軟性飲料的銷售跌至31年新低。因此不難理解,近年兩家公司都大舉進軍健康飲料市場,減低對碳酸軟性飲料的依賴。值得一提的是,從整個企業的品牌銷售分散性來說,百事似乎比可口可樂稍勝一籌。根據一篇財經資訊網站Investopia報道:目前可口可樂擁有近500個品牌,當中有17個每年收入達到10億美元或以上;但百事則擁有22個每年收入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品牌。

筆者下載了百事最新2017年年報了解其經營狀況:


在過去五個財年,百事的淨收入基本持平,但營業淨利潤卻有溫和增長。原因來自2017年百事的飲品專營權收入 (beverage refranchising),貢獻了1.4億美元,以及出售英國軟性飲料品牌Britvic PLC股份中獲利9500萬美元。這兩個項目分別相當於0.07及0.06美元的每股盈利。不過,特朗普政府2017年執行的減稅及就業法案 (The 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 也令百事錄得一筆24.5億美元的稅務支出,相當於每股盈利1.70美元。所以可以從上表看出,每股盈利相比起2016財年顯著下跌。但撇除稅務支出因素,百事的每股盈利仍然錄得增長。

百事自1965年起每季度派息。在過去五年,百事的每股現金股息持續增長,而且增長幅度介乎7-13%之間;如果這個股息增長具持續性,對於傾向建立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來說算是相當吸引。在年報Financing Activities一欄中可見,百事在2017年透過合共65億美元的現金股息及股份回購回饋股東;而這個數字在2016年則是72億美元。在2018年2月,百事管理層宣布新一輪價值150億美元,為期三年至2021年6月的股份回購計劃。百事同時宣布將股息提升超過15%,至每股3.71美元,可見百事在回饋股東方面甚為慷慨。



從上圖可見,而每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市價計算,百事過去五年的股價穩步上揚;現金股息也是逐年遞增。

百事旗下重點品牌除了百事可樂Pepsi,還有粟米片零食品牌Frito-Lay,佳德樂運動飲料Gatorade,桂格燕麥片品牌Quaker,果汁飲品系列Tropicana等等。目前百事產品銷售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地域分散性方面,百事的北美飲品市場North American Beverages (NAB)佔百事淨收入33%其次是Frito-Lay North America (FLNA),佔25%。NAB業務包括以下自營品牌Aquafina,Mountain Dew,Pepsi,Gatorade,Propel,Tropicana等等。百事同時又與跨國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 (NYSE: UN/UL),及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 (NYSE: SBUX)等公司合作推出茶及咖啡類飲品。由於百事旗下品牌眾多,銷售基本上不受季節性影響。

在年報Our Customers一欄中可以知道百事如何與不同商戶合作推廣產品。百事的顧客群甚廣,包括:批發及分銷商,餐飲業界,超級市場,零售藥店,便利店等等。一般而言,百事會授權獨立裝瓶商在某特定地區製作及銷售百事的飲品。百事會從中收取品牌使用費。同時,百事會提供財務誘因協助商戶分銷及宣傳旗下產品。對於獨立經銷商及零售商,這類誘因包括基於銷量的回贈 (volume-based rebates),植入式營銷支出 (product placement fees),為商戶提供宣傳及展覽品等等。

2017年,以全球市場計,零售巨企沃爾瑪Walmart Inc. (NYSE: WMT)是百事的第一大顧客,貢獻了百事13%的淨銷售收入。以北美市場計,前五大零售顧客合共貢獻了百事33%的淨收入,當中Walmart佔19%。與之前介紹過的寶潔Procter & Gamble (NYSE: PG)一樣,Walmart擁有龐大的銷售網絡,因此對這類消費品公司的銷售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可口可樂外,百事還列舉了以下數家食品及零食公司為重要競爭對手,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
  • 家樂氏公司 The Kellogg Company (NYSE: K):而發明家樂氏粟米片早餐聞名,旗下品牌包括Kellogg's,品客薯片Pringles等 ;
  • 卡夫亨氏公司 The Kraft Heinz Company (NASDAQ: KHC):股神畢菲特旗下巴郡的重點持股,旗下品牌包括卡夫食品Kraft,紳士牌Planters等;
  • 億滋國際 Mondelēz International Inc. (NASDAQ: MDLZ):由卡夫食品分拆,負責北美業務旗下品牌包括奧利奧餅乾Oreo,吉百利Cadbury等;
  • 雀巢公司 Nestlé S.A. (SIX: NESN):全球最大食品製造商,旗下品牌包括雀巢牛奶公司,雪糕品牌Dreyer's,Mövenpick,巧克力品牌Kit Kat等。

我們可以從2017年美國的飲料市場 (U.S. liquid refreshment beverage category) 看到百事及可口可樂兩家公司的競爭情況。這個市場包括軟性碳酸飲料,瓶裝水,現成茶及咖啡飲品,水果類飲品,能量及運動飲品等。百事及可口可樂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3%及20%,換言之是百事稍勝一籌。不過,可口可樂在美國以外的軟性碳酸飲料市場,仍然佔有極大優勢。

歷史以來,百事及可口可樂的競爭非常激烈,從而造就了不少經典的廣告及營銷手法。當中一個最有名的是上世紀70年代,百事的可樂盲測廣告 (Pepsi's blind taste test commercial),又或稱作百事挑戰 (The Pepsi Challenge)。廣告的內容是主持人在美國大大小小的商場及公眾地方,為受訪者提供兩杯無法辨識品牌的可樂,其中一杯是百事可樂,而另一杯則是可口可樂。當受訪者喝過兩杯可樂後,主持人便會詢問受訪者哪杯可樂的口味更佳。在每一次的百事挑戰裡,都有超過50%受訪者傾向選擇百事可樂。百事挑戰獲得空前成功,搶走了不少可口可樂的市場份額。

後來可口可樂也推出了自己的盲測,發現了受訪者選擇百事可樂而非可口可樂,可能是因為百事可樂的味道較甜所致。於是便在1985年推出了新配方的可口可樂,希望可以與百事可樂抗衡。但消費者對於這個新可口可樂劣評如潮。可口可樂只好重新包裝舊版可樂,並命名為「經典可口可樂」。這次重新推廣反而令消費者重投可口可樂的懷抱,自此成為了碳酸飲料市場最高銷量的產品。時至今日,可口可樂仍然是碳酸飲料市場的皇者,其市佔率已經把百事可樂拋離。但百事卻積極開發其他飲料品牌,從品牌多樣性的角度,百事則比起可口可樂佔優。


百事在過去五年的總投資回報稍遜於標普500指數,但就比標普500非酒精飲品及食物分類指數優勝。以這樣大市值的公司來說,在五年間能為投資者帶來約一倍回報,算是相當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百事曾經在1997年將其餐飲業務分拆成為另一家獨立經營公司。這家公司後來輾轉成為現時的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Inc. (NYSE: YUM)。百勝餐飲集團目前是全美國最大餐飲集團之一,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等。百勝餐飲集團在2016年又將其中國的業務剝離,成為另一家獨立公司,名為百勝中國Yum China Holdings Inc. (NYSE: YUMC)。百勝中國也是全中國最大的餐飲集團之一。由此可見,百事與百勝兩家公司的商業版圖非常龐大。



網站連結
  • The PepsiCo Spinoff of Yum Brands: Twenty-Year Review
  • Link (Source: The Conservative Income Investor, 2018)
  • Why Coke is winning the cola wars
  • Link (Source: CNN, 2018)
  • Bottled water continues to take the fizz out of diet soda
  • Link (Source: Fortune, 2017)
  • Coke vs. Pepsi: the biggest soda rivalry in history is in full swing again
  • Link (Source: Fortune, 2018)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anadian Franchisor and Operator of Casual Dining Restaurants 加拿大連鎖快餐集團-MTY Food Group Inc. (TSX: MTY)

Lower Fees, Better Funds 日本退休基金的新收費模式

Hang Seng Index and Change of Constituents 恆指成份股變動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