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Canadian Franchisor and Operator of Casual Dining Restaurants 加拿大連鎖快餐集團-MTY Food Group Inc. (TSX: MTY)

Image
筆者原本想趁著早前石油價格大跌,寫關於跨國油企及加拿大一家天然氣運輸及配送企業Enbridge Inc. (TSX: ENB; NYSE: ENB) 的文章。但事到今天石油價格開始回穩,筆者改變主意寫另一家在疫情下業務大受打擊的企業-加拿大連鎖快餐集團MTY Food Group Inc. (TSX: MTY)。同時也順道更新一下疫情下加拿大各行各業面對的困境及經濟重啟的情況。 說到MTY Food Group,很難立即聯想到旗下餐廳品牌。但如果說到集團旗下品牌,筆者幾何肯定不少在加拿大生活過的人都會知道,而且也曾經光顧過。按照集團2019年年報列出的核心業務,這些品牌包括: 筆者也曾經光顧不少。截至2019年11月30日,集團有7,373個營運地點,當中有7,229個都是透過特許經營的方式或合作營運方式經營。餘下的144個則是由MTY直接經營。截至本年5月31日,MTY市值為6.17億加元。過去52週高位為68.66 加元,低位 為14.23 加元,股價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疫情大流行時骨牌式下挫,現時股價稍為回穩,報24.79 加 元,與高位比較調整幅度達64%。 筆者翻查集團2019年年報(注意這份年報並沒有反映2020年疫情對市道的打擊),MTY的業績亮麗:多項財務指標都破集團記錄,當中包括達成累計36億加元銷售額,營運現金流及自由現金流亦是歷史上首次達到1億加元大關。此前MTY的增長主要來自收購其他餐飲品牌,但在2019年也達成同店銷售內部增長 (organic growth),為2012年以來首次。 從上表可見,MTY的收入及EBITDA在過去八個季度保持平穩上升的趨勢。筆者翻查紀錄在2018年,MTY收購了5個餐飲品牌,新增超過670個特許經營地點;2019年則收購4個品牌, 新增近1,500個 特許經營地點。這個擴張步伐可算是相當進取。 加拿大的疫情稍見緩和,但MTY股價未有太大起色,意味著業務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復甦。原因在於MTY不少營運地點處於大型商場的美食廣場內,而暫時疫情最嚴重的魁省及安省都未有確切的商場重啟時間表。MTY的經營策略就是同時在一個商場內設有多個旗下餐飲品牌的經營點,故此在商場重啟無期的情況下大受打擊,集團只有少數有獨立入口的 經營點能保持有限度營業。 筆者沒有看得太過悲觀。筆者仍然欣賞MTY管理層務實的作風-為了應對疫情下資金鏈危

Understanding Share Consolidation 淺談股份合併

Image
香港四大地產商之一新世界發展 (SEHK: 0017) 在4月27日建議股份合併,提出將每四股合併成為一股。目前新世界發展一手(市場最低交易限額)1,000股-入場費為9,020港元(以2020年4月27日股價計算);如果股份合併建議獲股東批准,入場費將大增至36,080港元。 新世界發展官方聲明表示,進行股份的合併的理由如下: 董事會相信,股份合併將對股份的買賣價格作出相應的向上調整,並將使合併股份的投資對更廣泛的機構及專業投資者而言更具吸引力,以優化股東基礎。 有分析認為,新世界發展的股份合併理由有兩個:(1)在四大地產商之中,新世界發展發行的股份最多,較多散戶持有,股價波動較大;股份合併後可穩定股價;(2) 股份合併後,容易吸引外資基金股東;市場一般認為,大型基金只會投資股價為1美元以上(另一個說法是5美元以上)的股票。 股票合併,在美國市場稱作「反向股票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原理就是將發行股票數量按比例減少,用以提高每股股價。這個操作對企業的市值,以及股東的權益都沒有影響。 例子有美國的花旗集團 Citigroup (NYSE: C),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業績受到重創,股價曾經一度跌穿5美元的水平。在美股市場中,每股股價5美元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所有 每股股價低於5美元的股票會被美國證監會視為「仙股」(penny stock),所有基金買賣的時候需要作較嚴謹的申報。 如果讀者有看過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華爾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2013),電影中描述男主角當股票經紀發跡的故事,正正就是靠向個別投資者推銷 仙股以賺取佣金,從中謀取暴利。當時美股市場 經紀佣金 多以每股計算,而非現時的每筆交易固定收費。後來投資者買進 仙股後被害至血本無歸,催生了The Penny Stock Reform Act of 1990的訂立。監管機構對基金投資 仙股的限制便流傳至今。 美國證監會這個監管概念在於: 仙股企業質素欠佳, 此舉可以減低基金經理買賣 仙股的意欲,從而達到保障投資者的效果。當然, 花旗集團也是有質素的企業,在跌穿5美元的界線後便進行股份合併,將十股合併成為一股,後來股價也隨著政府的救市方案及經濟復甦慢慢回升。這本質上與質素不佳的「 仙股 」合股有意義上

Dividend Payments Scrapped in the Era of Coronavirus 新冠肺炎下滙豐的派息風波

Image
3月31日香港股市迎來一個震撼消息。多家英國 銀行及金融機構應英倫銀行要求取消派發股息。在香港上市的英資銀行 滙豐控股 (SEHK: 0005) 及渣打銀行 (SEHK: 2888) 受消息影響股價大瀉。當中藍籌股 滙豐素來以穩定派息見稱,即使2008年經歷金融海嘯及世紀供股,仍然維持派息(雖然派息金額已比金融海嘯前減少)。 滙豐股價當日瀉近一成,創10年新低。   上載於 港交所 的官方文件, 有關 滙豐控股 2019年第四次股息及2020年普通股股息的聲明如下: 滙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今日接獲英倫銀行透過審慎監管局發出的書面通知,要求滙豐取消派發 2019 年第四次股息。英國其他銀行集團亦接獲類似要求。 因此,董事會於討論審慎監管局的書面要求後,決定取消原定於 2020 年 4 月 14 日(星期二) 派發的第四次股息每股普通股 0.21 美元。就取消派息對股東(包括香港、英國及世界各地的個人股東)所造成的影響,董事會表示遺憾。  董事會亦決定,在 2020 年底前暫停派發所有普通股的季度或中期股息或應計款項,亦不會進行任何普通股的回購。 企業撤銷派息雖然並非首次發生(詳情可參閱本博客 「股息與企業財政紀律」 一文),但對 滙豐這 些大企業來說卻是前所未見。筆者認為這次撤銷派息將對滙豐的聲譽造成沉重打擊。 筆者翻查財經網站etnet經濟通記錄, 滙豐原定在2020年4月14日派發的股息已於2月27日除淨 (ex-dividend),以致問題有多一層複雜性。我們先從派息及除淨的基本邏輯說起。企業是否派發股息予股東,其實對股東的權益沒有分別。舉個簡單例子: 假設滙豐股價為每股45港元。 管 理層有兩個選項: (一):派發每股1港元股息;(二):不派發股息。 注意一點:除淨作用在於反映股東權益之改變。在除淨前買入股票的投資者才能獲得股息權益(每股1港元),同時需要付出每股45港元的代價。在除淨後買入股票的投資者不能獲得股息權益,但只須付出每股44港元的代價。 故此: (一)如果管 理層決定派發每股1港元股息,到除淨當天股價會自動調整為每股44港元,成為當天的開市參考價。在除淨前買入股票的投資者的總權益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 將會在派送日得到的股息 每股1港元,第二部分則是市價為每股44

U.S. Consumer Retailing Company 美國消費零售企業-Sysco Corp. (SYY)

Image
新型冠狀病毒繼續環球肆虐,尤其是世界衛生組織將疫症定為瘟疫 (pandemic) 級別後,上週全球股市跌勢加劇,當中過去兩年升勢凌厲的美股也出現大幅度調整,標普500指數更是自1997以來首次觸發股市熔斷機制 (circuit breaker),使交易需要暫停15分鐘。 筆者一直有密切留意港美兩地市場走勢,認為當中有不少先前估值過高的股票開始顯現投資價值;另外也有一些處於疫症中心的企業調整相當深,包括美國波音公司 The Boeing Company (NYSE: BA),皇家加勒比遊輪公司 Royal Caribbean Cruises Ltd (NYSE: RCL),挪威遊輪公司 Norwegian Cruise Line Holdings Ltd (NYSE: NCLH) 等。港股相對沒有那麼大的調整,但一些博彩企業如銀河娛樂 (SEHK: 0027), 金沙中國 (SEHK: 1928) ;高端商場及零售企業太古地產 (SEHK: 1972),九龍倉置業 (SEHK: 1997),希慎興業 (SEHK: 0014);酒店服務企業鷹君發展 (SEHK: 0041) 旗下的朗廷-SS (SEHK: 1270),富豪產業信託 (SEHK: 1881);公路基建企業越秀交通基建 (SEHK: 1052),新創建集團 (SEHK: 0659) 等的值博率正在逐漸增加。 筆者認為在股市風高浪急的時勢下買進股票的投資者需要作好「捱價」的心理準備,要小心控制注碼分注買入,同時保留現金等待大熊市的來臨,亦要避免槓桿以致股市大瀉時被逼斬倉。上述股票在疫症中首當其衝,當中 波音公司因應波音737 MAX客機安全性缺陷的問題, 上季度業績錄得 攤薄後 (diluted EPS)  每股1.79美元的虧損 ;另外, 朗廷-SS因應政治事件導致酒店業績差於預期,管理層也 大減派息 。 越秀交通基建與其他的內地公路股則因為 疫症關係,中國政府免除道路收費令收入大受打擊。投資者需要明白相關風險。 今天想談談一家在環球疫症中大受影響,股價調整幅度大,而又較少受到投資者留意的消費零售企業。 筆者目前在一家加拿大的大學讀書,剛在昨天收到大學停課的消息,發現原來校內餐廳及食品供應商的收入也大受影響。因此回想起一家專為教育機構,醫療保健 機構,餐廳提供食品分銷,廚房設備

Macau's Casino Stocks and ROEs 從澳門賭業股談股本回報率

Image
早前筆者在財經網站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看到一篇 有關澳門賭業股的文章 ,分析四家澳門博企:銀河娛樂 (SEHK: 0027), 金沙中國 (SEHK: 1928),澳博 (SEHK: 0880),及永利澳門 (SEHK: 1128),故藉此談談一些常見的財務分析指標。四家博企中前兩者為是龍頭賭業股,亦為恆指成份股,目前市值分別達到 2,475億 及 3,235億港元(以2020年2月16日開市時段股價計算)。 筆者認為澳門賭業呈寡頭壟斷局面(目前澳門只有三主三副共六個賭牌),在有限度競爭的情況下盈利相對有保證,自古以來賭業也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所以也是值得投資者多加研究的企業。上述關於澳門賭業股的文章簡明扼要地比較四家博企, 用了以下三個財務指標: 收入及盈利增長率 (revenue and profit growth) 淨利率 (net profit margin) 股本回報率 (return on equity) 第一個指標比較簡單,就是比較了2018及2019上半年度的收入及盈利數字。 澳博與 金沙中國盈利 均 錄得增長,當中澳博更錄得12.1%雙位數增長,成績不錯;而銀河娛樂及永利澳門盈利則錄得倒退。 這裡就不詳述。 第二個指標為淨利率,即淨利潤除以收入。這項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 銀河娛樂 (25.5%) 及 金沙中國 (23.9%) 顯然是較優勝的一方,盈利能力明顯較競爭對手澳博 (9.8%) 及永利澳門 (14.8%) 高得多。有時候淨利率會因為企業的一次性收益(例如因為出售資產以獲得盈利)突然飆高,但就筆者所知,各大博企過去一年應該沒有出售重大資產項目而獲利,所以這項數據理應沒有水份,能夠公平地反映盈利能力。 第三個指標是股本回報率,即淨收益* 除以股東權益。這項指標主要反映企業如何善用股東權益獲取投資回報。文中列舉了四家博企的 股本回報率: 銀河娛樂 (SEHK: 0027):19.5% 澳博 (SEHK: 880):12.0% 永利澳門 (SEHK: 1128):271.6% 金沙中國 (SEHK: 1928):61.7% * 淨收益 = 稅後盈利 -(優先股股息 + 特殊收益) 驟眼看來,永利澳門的 股本回報率最高,即是最能善用股東權益獲取淨收益

End-of-Year Market Update and 2020 Watch List 港股年終總結及觀察名單

Image
2019年是港股艱難的一年。因為政治問題,大市曾經出現重大調整,直至香港政府宣佈撤回逃犯修訂條例,港股才稍有起色。剛剛上星期中美兩國簽署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港股再次重拾升勢。筆者估計不少投資者在2019年都取得單位數的正回報。 新一年又快來臨,筆者打算作一個年終投資總結,重新思考過去一年做的一些交易操作。因應近來接觸的資訊,也將數家之前沒有留意到的企業加進自己的觀察名單,歡迎讀者留言討論切磋。 注意本網站所載內容並不構成投資的意見或建議。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讀者需要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及經驗,風險承受能力及理解相關資產項目的性質及風險的能力。 最大帳面虧損的一筆交易-2019年7月首度買入九龍倉置業 (SEHK: 1997) 筆者買入這隻股票後僅三天,就發生「721元朗恐襲」*。股市隨即大跌,不少依賴外地遊客消費的高端購物商場首當其衝,包括持有尖沙咀海港城及銅鑼灣時代廣場的 九龍倉置業,還有持有銅鑼灣希慎廣場的希慎興業 (SEHK: 0014) 等的股價都屢創新低。直至香港政府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後才稍有回穩。 * 注:「 721元朗恐襲」指一群有組織有預謀,持有武器的黑幫在元朗 無差別攻擊 香港市民。香港警方雖然早已獲得 恐襲 線報,並在事發當晚接獲大量報案及求助電話,但仍然選擇 系統性不作為 ,對黑幫罪行視若無睹;甚至緊閉警署大門,拒絕受理市民報案。 恐襲事件輾轉 發展成爲香港回歸以來最嚴峻的管治危機。 如讀者欲了解 「 721元朗恐襲」的始末,可到 RTHK香港電台 的官方YouTube頻道觀看 Hong Kong Connection: 721 Yuen Long Nightmare 。節目涉及血腥及暴力內容,建議家長陪同小朋友觀看。節目附有中英文字幕。 九龍倉置業 (SEHK: 1997) 筆者估計在政治陰霾下,高端零售市道難有起色,九龍 倉置業及希慎興業等企業來年仍然會繼續跑輸恒指。 筆者預料九龍倉置業來年會減派息;就最近 香港政府公佈的零售數字 ,2019年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比去年同月下跌18.3%,2019年8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則比去年同月下跌22.9%,考慮到 高端零售銷貨應該對政治事件更敏感的關係,其跌幅應比 總銷貨價值大;筆者估計九龍倉置業在2019年下半年的業績應起碼跌3

Understanding Rights Issues and Placing 淺談供股與配股

Image
今天淺談兩個相近的財經詞彙:供股 (rights issues)及配股 (placing)。兩者都是能在市場上集資的方法。筆者會嘗試用幾個簡單的例子,解釋兩個集資方法的意思,以及投資者應該如何闡讀當中的市場信號。 而另一種集資方法就是首次公開募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比如本年9月比利時啤酒商百威英博 Anheuser-Busch InBev SA/NV (NYSE: BUD) 將其亞洲業務,百威亞太 (SEHK: 1876) 分拆在港交所上市,集資金額超過380億港元。不過,首次公開募股的操作及定價是一個比較闊的課題,筆者往後有機會將另文介紹 。 說回供股,簡而言之就是企業有資金需要,要發行額外股份售予股東,將籌集得來的資金作營運用途。企業在宣佈供股集資時,一般會為股東提供一個與市價相比有折讓的供股價。換句話說,股東可以「優惠價」購買額外的公司股份。但由於企業一般要提供折讓去吸引股東參與供股,這也會對市價交易的股份造成下行壓力。同時,如果折讓太大,也會損害公司利益。新發行的股份會攤薄每股盈利,也會令公司股價受壓。 對上一次供股集資潮大概是2008年 金融海嘯之後,當時環球經濟衰退,股市一片愁雲慘霧。最矚目的莫過於滙豐銀行 (SEHK: 0005) 的「世紀供股」。事件起因是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煲, 滙豐需要就北美業務作大幅減值, 光是 北美業務 稅前 虧損就高達155億美元。 2009年,滙豐 銀行宣佈進行供股集資,以每股28港元,「12供5」的方式集資125億英鎊 。 這次 世紀供股之後,滙豐總算走出陰霾,但全球各國對銀行業務的監管及資本要求越來越嚴格,滙豐的股價也長期跑輸大市。過去五年/三年/一年滙豐的回報表現為:-25.44%/-9.38%/-11.55%,從圖表上看基本上呈長期向下的趨勢: 就筆者所知,有數家大市值企業也曾在2008金融海嘯之後供股集資。在此列舉以下幾個例子,數據取自阿斯達克財經網站,收市價及市值截至以2019年11月29日交易日計算。 滙豐控股 (SEHK: 00 05) 2009年以每股28.00港元,「12供5」的方式集資 現價57.45港元,市值11,850億港元。 雖然股價看似比供股價升幅逾倍,但滙豐在